小寒胜大寒养生要以敛阴护阳为本

常言道“小寒胜大寒”。寒为阴邪,主收引凝滞,易伤人体阳气,养生以敛阴护阳为根本,注意养肾藏心。

养肾

按摩养肾。小寒时节最应该养肾,按摩疗法是冬季养肾一种很不错的有效方法。推荐两种按摩养肾的疗法:一是搓擦腰眼。两手搓热后紧按腰部,用力搓30次。所谓“腰为肾之府”,搓擦腰眼可疏通筋脉,增强肾脏功能。二是揉按丹田。两手搓热,在用部丹田按摩30-50次。常用这种方法,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,起到强肾固本,延年益寿的作用。

药食补肾。所食用的食物有很多实际上也是中药,比如:山药、枸杞、核桃、芝麻等,平时也可以多食一些炖羊肉、鸡汤、鸭肉等一类温肾补肾的食物。中医还认为五谷可以补肾,历代养生家一直提倡健康的饮食,需要以“五谷为充,五果为养”,也就是说人每天必须摄入一定量的主食和蔬菜水果。主食摄入不足,容易导致气血亏虚,肾气不足;五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、无机盐和纤维素,因可生吃,可获得更多的营养成分,所以经常食用,可辅助五谷使人体获得更全面的营养。因此,平时适当摄入一些益肾、养血的食物,对处于亚健康状态下的人们是大有裨益的。

藏心

小寒养生还在于“藏”心。因为,人们在此期间要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,保持精神安静、心绪安宁,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尤其忌心情波动。

小寒时节正处于元旦后、春节前,对于上班族来说,正是一年之中工作最繁重的时候,人体极易疲劳,耗精伤神。因此,在这一段日子,尤其要注意休息,保持心情平静,少虑,畅达乐观,不为琐事劳神,心态平和。

对于老年人来说,更应注意避免过喜或伤心,保持心情舒畅,心境平和,使体内气血和顺,做到“正气存内、邪不可干”,以降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。

还有一些人在这个季节容易显得意志消沉,这可能是患上了“季节性情绪病”。季节性情绪病是精神抑郁症的一种。有抑郁情绪的老人可以在这时坚持多晒太阳,情绪低落时,不妨做其他事情来分散注意力,尽量与人接触。

防邪

小寒时节天气寒冷,外寒之邪最易致病伤人。寒邪是指凡致病具有寒冷、凝结、收引特性的外邪,故寒邪致病易出现筋脉拘挛和气血阻滞而疼痛等症状。

小寒时节外寒之邪侵袭,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,周围血管阻力随之增大,血压逐渐升高,进而特别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。因此,“急性心肌梗死”“中风”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高发,应该注重防范。

小寒时节季室内外冷热不均,温差突变容易引起感冒,有哮喘、肺气肿、气管炎、慢支病史的人要注意防范病情复发。

小寒时节外寒之邪容易容易伤人胃肠,导致消化疾病增多和加重。寒冷季节,要加强自我防护,趋利避害,人们在添加衣物同时,不能忽视了头部的防寒。其实,人的头部和整个身体的热平衡有着密切的关系,民间有“冬天戴棉帽、如同穿棉袄”的说法。

头为诸阳之会,小寒节气外出,头部特别容易受寒,寒又为百病之源,长期积累寒气,特别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。注意头部保暖不仅是要戴帽子那么简单,三九天里,出门前、睡前别洗头等生活细节也很重要。

活络

小寒时节天气寒冷,人体容易出现气血淤滞、寒性肌肉酸痛、神经末梢循环不良,从而络脉功能,导致手脚冰凉及各种不适。因此需要及时活跃络脉。下面介绍几种简单的活络方法。

泡脚。热水泡脚疏经活络,解表散寒,缓解手脚冰凉,扩张毛细血管、促进脑部供血,还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。我们中医科的足浴方温通经脉。

叩齿 。叩齿,就是上牙磕下牙。齿为骨之余,而肾主骨,故肾亦主齿。叩齿时牙齿振动会刺激和唤醒肾的活力,早起叩齿最宜,长期坚持则能强肾固齿,预防蛀牙。

搓脚心摩擦涌泉穴。涌泉穴位于足底前1/3处的凹陷处,它是足少阴肾经的起始穴位,按摩此穴有升清降浊,交通心肾的作用。睡前洗热水脚的时候,趁热搓脚心效果最佳,能镇静安神,容易心悸失眠的人宜常行此法。

活络四搓。小寒时节利用空闲时间按摩身体可以促进血液循环,达到驱寒和调理身体的双重功效。搓足心暖脚补肾;搓腹部保健脾胃;搓腰部补肾壮腰;搓颈部暖身驱寒。

食补

自古就有“三九补一冬、来年无病痛”的说法。经过了春、夏、秋、冬的近一年消耗,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,合理进补可及时补充气血,抵御严寒侵袭,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,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目的。

进入小寒节气,数九寒天,饮食以特别应该强调的一点是“养肾防寒”,要补血、补气、补阴、补阳。

小寒进补本着“因人施膳”的原则,在冬令进补时应食补、药补相结合,以温补为宜。偏于阳虚的人,食补以羊肉、鸡肉等温热食物为宜,因为羊肉、鸡肉性温热,具有温中、益气、补精、添髓的功能。偏于阴虚的人可补鸭肉、鹅肉,因为两者性味甘平、补虚益气。

起居

起居的第一要务要注意保暖。天气寒冷,关节痛、颈椎病甚至是心脑血管疾病都容易发病。尤其是对肩颈部、脚部等易受凉的部位要倍加呵护。对于老人家,则在保暖的同时还要注意通风,密切防范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。

宜早睡晚起,可做一些舒缓的导引动作,如静坐后,双手叉腰,向左右用力扭动身体。此时的饮食可以适当地增加“苦”味食物,有助于解热去火,清热润燥,疏泄内热过盛引发的烦躁不安。同时要少食甚至远离寒凉食物,这对于平衡人体阴阳、增强抵抗力是非常重要的。

出门前、归家后,宜饮一碗热辣辣的红糖姜茶,以温通经脉、驱散寒湿之邪。

习俗

画图数九。二十四节气小寒节气最初起源于黄河流域,据说早年黄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小寒,家家时兴用“九九消寒图”来避寒养生。九九消寒图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“亭前垂柳珍重待春凰”,均为繁体字,九字每字九划共九九八十一划,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,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,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,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。小寒节气正值三九严寒,所以“画图数九”的民俗与小寒节气有着密切联系。数九计数,书法描红,既能求得消寒,也算是冬日里一种不错的消遣冶情的养生方法。

腊祭。“小寒”是腊月的节气,由于古人会在十二月份举行合祀众神的腊祭,因此把腊祭所在的十二月叫腊月。腊的木义是“接”,取新旧交接之意。腊祭为我国古代祭祀习俗之一,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。“腊祭”含意取其有三,一是表示不忘记自己及其家族的本源,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与怀念。二是祭百神,感谢他们一年来为农业所作出的贡献。三是人们终岁劳苦,此时农事己息,借此游乐一番。

冰戏。我国北方各省,人冬之后天气比较寒冷。有时候河面结冰厚实,冰上行走皆用爬犁。爬犁或由马拉,或由狗牵,或由乘坐的人手持木杆如撑船般划动,推动前行。冰面特厚的地区,大多设有冰床,供行人玩耍,也有穿冰鞋在冰面竞走的,古代称为冰戏。

吃腊八粥。小寒节气中另有一项重要的民俗就是吃“腊八粥”。古籍记载,腊八粥用黄米、白米、江米、小米、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,外用染红桃仁、杏仁、瓜子、花生等作点染,这些食品均为甘温之品,有调脾胃、补中益气、补气养血、驱寒强身、生津止渴的功效。

吃黄芽菜。天津地区旧时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。黄芽菜是天津特产,用白菜芽制作而成。冬至后将白菜割去茎叶,只留菜心,离地二寸左右,以粪肥覆盖,勿透气,半月后取食,脆嫩无比,弥补冬日蔬菜的匮乏。而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,四季都有,不再像过去那样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担忧。

吃糯米饭。广东民谚“小寒大寒无风自寒”,小寒、大寒早上吃糯米饭驱寒是传统习俗。民间传统认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,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,利于驱寒。中医理论认为糯米有补中益气之功效,在寒冷的季节吃糯米饭最适宜。

 

值班编辑

发表回复

Next Post

小寒养生诀窍

周日 1 月 5 , 2025
今天1月5日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节气。隆冬“三九天”就在小寒内,年的味道也将愈来愈浓。 小寒,地冻 […]

猜你喜欢